同期之樱

可能偶尔发一下北极圈铜仁文,一般过一阵就删,不常上线。

【Sacchou157th】《「旧说vs新说」幕末维新43人》中文翻译节选

下一棒:@probity-and-law

【译者序】

因为大半年以来本人创作能力尽失,又很想在北极圈的活动里出一份力,所以选择了翻译(当搬运工)。

这本书是2021年出版的,也是我手头唯一一本非改编创作性质的关于幕末·维新时代的历史书。刚好里面有好多关于萨长名人的篇目,就拿来翻译了。

能看得出来书中有不少比较新的研究成果,甚至是有不少内容是对一贯的历史人物形象具有颠覆性的,这大概也是国内网友比较喜闻乐见的“历史翻案”(?)我在翻译的过程中甚至担心大家会不会认为我是来砸场子的,但是后来发现书里也有一些“正面的评价”,总之各选了几篇翻译出来给大家看热闹。希望大家看得开心。也欢迎批评指正和讨论ww

其余的内容以及本书的参考文献可能会在以后翻译完并陆续上传,如果感兴趣的人比较多的话(笑)。

====================

本文目录:

西乡隆盛

大久保利通

桐野利秋

吉田松阴

久坂玄瑞

井上馨

====================

西乡隆盛(1828~1877)萨长同盟并非是西乡的功劳

【旧说】倒幕路线——萨长同盟缔结的功臣

【新说】萨长并非是同盟,仅仅是合作的程度。给西乡下令使萨长达成合作的是岛津久光

 

西乡的虚与实

 

NHK大河剧的主人公时常会被揭露一些迄今为止未被发现的新史实。例如2017年的大河剧《女城主知直虎》的主人公井伊直虎,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的战国时代的女性。不知是否是她的故事被拍成大河剧而一举成名的缘故,学界挖掘出了“直虎或许其实是男性”的新史料。

那么,2018年的大河剧《西乡殿》的主人公西乡隆盛会如何呢?

实际上在决定拍摄该剧之前,专家们就西乡此人与他的功绩就疑问纷纷。首先就是被视作西乡最大功绩的萨长同盟的缔结。萨摩的代表西乡隆盛与长州的代表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经由土佐藩出身的坂本龙马的介绍结成了同盟,从此倒幕与明治维新的进程联系起来,这大概是喜欢历史的人谁都知道的、提到幕末维新就一定会讲到的故事。

萨长同盟缔结之前,萨摩与长州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差。文久三年(一八六三年)的八・一八政变当中,过激的攘夷派长州藩志士被逐出京都。翌年,企图恢复失地的长州在京都发起了军事行动。镇压此次禁门之变(蛤御门之变)的正是萨摩藩与会津藩。长州人将他们称为“萨贼会奸”,对他们充满敌意。因为将萨摩与长州这两个水火不容的藩联合起来组成同盟,完成此事的坂本龙马被极力赞扬,人们对于西乡和木户的评价也从此定下了基调。

禁门之变之后,幕府发动了长州征伐的大军,军队实际上的指挥正是萨摩的西乡隆盛。根据一般的说法,此时西乡受了幕臣胜海舟的影响,认为现在不是国内的各藩互相争斗的时候,所以有和长州改善关系的打算。

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打算与长州建立友好关系的人并非是西乡,而是萨摩藩实际上的领导人——藩主的父亲岛津久光。对于与大厦将倾的幕府的协调工作,久光感觉已经到了极限,于是他与幕府开始保持距离。他意识到如果跟长州彻底闹僵,接下来被幕府针对的或许就是萨摩,他对此有危机感。既然如此,干脆就给长州送一个人情,双方进行合作。西乡是跟从主君的方针才展开了行动。

 

为什么故事被夸大了?

 

虽说是达成了“萨长同盟”,只要把留下来的史料反复读一下就能发现,达成约定的内容是仅仅是:如果长州藩被幕府攻击,萨摩会保持中立;萨摩会为了由于禁门之变而被视作“朝敌”的长州恢复声誉而努力。现在被认为是可能性比较大的见解是,这并非是缔结同盟的文书,而只是为了确认“基本方针”(久光的方针)而作的非正式外交备忘录。

再进一步说,以最近的研究,此阶段的长州代表无疑是木户,但萨摩的代表并非是西乡,而是小松带刀。也就是说,萨长同盟其实是“木户·小松的外交备忘录”这样的东西。这对有被幕府攻打的危机的长州来说是有一定意义的,但对于萨摩来说,它显得并不是很重要。

萨长同盟是“时代的分水岭”这种说法似乎是在距离当时很远的后世形成的。社会对于执掌明治政府的萨长出身者有诸多非议,与萨长有关系的人便进行了“推翻幕府、实现明治维新都是萨长的功劳”这种超出事实的宣传。萨长同盟被戏剧化地编造成时代的分水岭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吧。在这之后,人们对死于西南战争的西乡的仰慕,即使到了明治后期也未曾消失。为了让带有这种感情的平民百姓支持明治政府,便进一步夸大事实地编造了“实现萨长同盟的伟大人物西乡隆盛”的故事,以此形成了西乡在民间的印象。


====================


大久保利通(1830~1878)“明治政府TOP”的真实的评价

【旧说】在倒幕中暗中活跃的“维新三杰”之一

【新说】龙马、庆喜、岩仓具视未曾好评的前半生

 

不可思议的大久保的人物评价

 

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以及大久保利通被称为“维新三杰”。但是,大久保作为政治家崭露头角是在明治以后,而在幕末动荡的时期,他给人的印象是常常跟在盟友兼大哥的西乡身后的。明治维新完成以后,这三个人作为大名的家臣被给予了特殊的奖赏,木户与大久保被封一千八百石、赠予从三位,而西乡被封两千石、赠予正三位。

虽然如此,为什么这三个人能被称为三杰、西乡和大久保能被并称为“萨摩的双雄”呢?掌握明治政府的最高权力、建成明治国家的骨干这些事使大久保的后半生充满荣光,但他的前半生似乎没有与这份光辉相称的作为。

公家的岩仓具视在与土佐藩出身的佐佐木高行对话的时候,说大久保有“坚韧不拔”的优点,但也作出了“没有很深的学识和才能”的评价;越前藩主松平春岳的参谋中根雪江说他是个“随意使用阴谋诡计”的人。正因为他们两个都跟大久保的关系很近,所以他们才能很好地看出大久保的颇具人性的一面。

 

利用“齐彬的遗志”发迹

 

大久保在萨摩藩内崭露头角是因为掌握实权的藩主之父(国父)岛津久光的提拔。大久保因为将志同道合的下级藩士组织起来结成诚忠组而备受瞩目。他们继承了已故的上代藩主岛津齐彬的遗志、揭示了尊王攘夷的目的,以此吸引了藩主(实际上是国父久光)的目光。齐彬的遗志具体来说就是“竭力效忠天皇”以及“紧急事态时率兵上京”以确定自藩的地位。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发现齐彬生前说过类似的话的记录。

也就是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名声能被人知道,便把自己的主张作为口号,以“齐彬的遗志”将其正当化。这也是为了使像大久保这样的下级藩士能够参与政治而进行的正当化操作。

事实上,他们喊出的口号对久光来说是正合心意的。客观上来看,久光只是上代藩主的弟弟,既没有官位也没有人脉。他不过是像西乡评价的那样,是个“乡下人”。这样的久光想要率兵去京都、甚至去江户对幕府进行改革,本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打着“继承齐彬的遗志”的旗号,对久光来说也是把自己的行动给正当化的方式。

被久光提拔的大久保等人实际做的事便是把门阀保守派的家老给换掉,让齐彬时代的家老重新回到位置上的政治工作。齐彬的遗志之类的事在不知不觉间被搁置到了一边。进一步说,使得身为齐彬的心腹、因安政大狱被流放的西乡回到政治舞台的行动,也使用了“继承齐彬的遗志”这一宣传才实现。

大久保和久光只不过是互相满足对方的同时也利好了自己,并没有所谓的大义在里面。

那之后,萨摩藩在小松带刀和西乡隆盛的领导下与长州和土佐建立了联系,不久之后经历了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的政变,完成了明治维新。当然,大久保也参与了朝廷的工作。德川庆喜十分憎恨大久保,说道“匹夫发言左右朝廷使非常无礼的”。

顺便一提,土佐的坂本龙马和中冈慎太郎谈论过“天下的人物”,这是史料中有记录的。他们两个人对西乡不惜赞美之词,对木户则是带着些许批判。至于对大久保,他们几乎没有提及过。从这或许也能看出来,维新前的大久保应当受到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


桐野利秋(1838~1877)被称为“人斩”的男人的实像

【旧说】震惊京都大街小巷的人斩、西南战争的首谋

【新说】杀的人只有一个,并非西南战争的主战派

 

成为“人斩”刀下的牺牲品的是……

 

在幕末的京都,被称为“人斩”的志士有四个。他们分别是“人斩新兵卫”萨摩藩士田中新兵卫、“人斩彦斋”肥后藩士河上彦斋、“人斩以藏”土佐藩士冈田以藏、以及“人斩半次郎”萨摩藩士中村半次郎。因为中村半次郎在明治维新以后改名为桐野利秋,所以在这里就称呼他为桐野吧。

在布满尊王攘夷旗帜的京都的街道上阔步行走、将敌对势力的公家和幕府官员一个接一个暗杀的人就是人斩。当然,他们都是武艺高强的剑客。这四个人当中的田中新兵卫和冈田以藏没能见证明治维新的到来就被捕了,饮恨而死;河上彦斋也在明治维新以后因为杀人而被捕并斩首。只有桐野利秋一个人成为了明治政府的军人,作为陆军少将而闻名。这之后,明治十年(1877年),他与“乡村英雄”西乡隆盛共同发起西南战争而后败北。许多人都知道他的生命凋零在三十八岁的盛年。

实际上,桐野利秋杀害的人,被证实的只有一个人而已。死在示现流的桐野的刀下的人,是当时精通西洋军学的一流学者、上田藩士赤松小三郎。据说赤松是受了会津藩的指使,在萨摩藩搞内侦(间谍行为),身为萨摩藩的桐野不得不将他杀害。

桐野被称为“人斩”似乎是非常后来的事了。真实的桐野是萨摩藩的“监察”,也就是从事谍报活动的人。他受了西乡隆盛和小松带刀等藩内中心人物的命令,潜入当时的政敌长州藩在京都的藩邸,发挥着情报收集的才能。“人斩”和“密探”是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发起西南战争的是桐野吗?

 

那之后,在戊辰战争中作为新政府指挥官的桐野,成为了刚刚形成的帝国的陆军干部。明治六年,在征韩论争中败下阵来的西乡辞职,桐野也跟随他舍弃官职回到故乡鹿儿岛。当时,全国的旧武士阶级之间对明治政府不满的声音非常多,士族叛乱相继而起。接下来,明治十年,旧萨摩藩士在西乡的领导下举兵,步入了西南战争的局面。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西乡本人没有挑起战争的意思,是气血方刚的桐野以及西乡设立的教育机关(私学校)的学生们当中爆发了战争的意愿,西乡不得已同意了举兵。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桐野返回鹿儿岛之后,和西乡以及私学校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西乡好像也对行事浮夸的桐野没什么好感。

举兵的导火索是私学校的学生怀疑明治政府在计划暗杀西乡,他们袭击了鹿儿岛的政府军的火药库。桐野指责了轻举妄动的学生们,因此他被认为并非是西南战争的首谋,也不是主战派。挑唆西乡举兵的人是别府晋介和边见十郎太等西乡的侧近。当然,战争一开始,桐野就作为一队之长在各地奋战,在鹿儿岛城下的城山和西乡一起将生命华丽地散尽。

为什么桐野被说成是西南战争的首谋者呢?

或许是因为许多人不喜欢身为人气者的西乡身上被添上“反乱者”“逆贼”的色彩,于是就让西乡麾下著名的桐野利秋背负这些“负面”的印象。如果这样推测的话,“人斩”这一外号的诞生或许也能追溯到这个时期,它可能的确是后人给桐野增添的印象吧。


===================


吉田松阴(1830~1859)因弟子而伟大

【旧说】培养长州藩士的教育者,维新的奠基人

【新说】被弟子们过度宣扬的尊王攘夷的师匠

 

失败与充满挫折的人生

 

主导明治维新的是萨摩藩和长州藩的志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明治维新是一次体制变革,或者说革命的话,这两个藩的志士可以说是一等功的功劳者。

长州藩的代表人物有桂小五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广泽真臣、伊藤博文、山县有朋、前原一诚、品川弥次郎等等。而他们的核心则是在位于萩城下的私塾“松下村塾”学习过的青年俊秀。将他们培养成实现明治维新的“志士”的人,正是主宰松下村塾的吉田松阴(本名吉田寅次郎)。也就是说,吉田松阴才是使得明治维新完成的背后的功劳者,是卓越的教育家。但是近年来,“修正”这种评价的可能性开始增加了。

松阴出生于文政十三年(1830年),是长州藩的下级藩士杉家的次男。他和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同岁。他仅仅九岁的时候就成为了藩校明伦馆的兵学师范,早早地展现出了天赋。为了对抗西欧列强的威胁,他提倡尊王攘夷,重复着脱藩和尝试偷渡海外的行动。他对于幕府在外交中弱势的表现很愤慨,计划暗杀幕府老中。最后他被处以斩首之刑,那时他仅仅二十九岁。

松阴被藩命令在家关禁闭的时候,继承了叔父玉木文之进的松下村塾之名,继续开办这所私塾。然而,他之后的企图暗杀老中等等过激的行动使他入狱,也就是说事实上他仅有两年的在家休息的状态。关于松下村塾学生的数量有诸多说法,比较可靠的数字是有92名。

回看松阴的生涯,发现他的人生是充满失败和挫折的。他总是在计划颠覆幕府等过激的行动,弟子对他的冲动表示担心,他却置之不理。他几乎没有达成过他的计划。这么说来,正是因为有弟子的存在,松阴才留下了活过的证据,他这个有时要背负“恐怖分子”的恶名的人才能作为幕末的“伟人”之一被人们记住。

 

是谁把松阴塑造成伟人的呢?

 

从松阴被处刑这一点来看,松阴是罪人,是违抗幕府的叛贼。因此他的遗骸被埋在小塚原的刑场,并没有被正式地祭奠。

不过,因为樱田门外之变,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被暗杀,尊王攘夷的思想就像燎原之火在全国扩展开来。原本遵从幕府意志的长州藩也接受了松阴门下的久坂玄瑞的意见,整个藩都举起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作为这个旗帜的象征、过激地呼喊尊王攘夷的结果,吉田松阴死于非难。

长州藩允许了吉田松阴的改葬与恢复权利(名誉),并将他生前的著作出版用于藩校的教育,对他的名声进行了政治利用。长州藩为了能够尊王攘夷、实现政治目标,可以说是把松阴从地狱里拉上来了。

接下来就是明治维新。从久坂开始,高杉、入江九一、吉田稔麿等,许多松下村塾原来的学生都在此之前迎来生命的终结,但是新政府的高官当中还是有不少与松阴有着深厚关系的人。这其中也包括伊藤博文这样的在幕末时期做过英国公使馆纵火、暗杀幕府官员之类的像是恐怖主义的事情的人。

他们为了自身以及政治主张的正义性,以及将明治维新宣传成无瑕的光荣之举,便说自己是延续了师匠的志向、把“尊王攘夷的先驱”吉田松阴写进教科书,把松阴作为伟人而推崇。松阴就是这样一个“被制造的伟人”。


====================

久坂玄瑞(1840~1864)踩下倒幕的油门的人

【旧说】因为过于冒失而牺牲的长州志士

【新说】因其愤死而使后辈下定决心倒幕的志士

 

久坂玄瑞是头脑简单的激进志士吗? 


若说培养了许多在明治维新中活跃的人才的学校,大家想到的首先就是吉田松阴的松下村塾。在繁星般的众多塾生当中,被松阴老师评价为最有才能的人物便是高杉晋作和久坂玄瑞。这两个人被成为“村塾的双壁”,再加上入江九一和吉田稔麿的话就是“松门四天王”。从久坂娶了松阴的妹妹文来看就能知道松阴有多认可他了。

久坂给人“过激的尊攘志士”这种印象。当时超出身份和藩属而进行活动的、被称为“志士”的活动家,几乎都把尊王攘夷挂在嘴边。

吉田松阴主张尊王攘夷是假,实际他主张的只有“攘夷行动”。他过激地批判妨碍攘夷的官员和政治家。久坂继承了松阴过激的一面,最终引起禁门之变,给长州藩招致了被朝廷认定为“朝敌”的危机事态。欠考虑、行动草率这些标签一直伴随着久坂。虽然这样说也没错,但是久坂真的只是一个过激的活动家吗?

 

明治维新真正的先驱

 

经历安政大狱、吉田松阴被处刑之后,久坂下决心要继承松阴的遗志,要超出藩的范围,为了国事而奔走。特别是文久元年(1861年),在江户的久坂提倡长州、萨摩、土佐这三个在西日本具有实力的藩应当联合起来面对国难,萨摩的桦山三円、土佐的武市半平太(瑞山)响应此事。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与之后的萨长同盟和萨土盟约连接起来的历史潮流,最早在这个时间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文久二年,久坂托访问萩的坂本龙马给武市半平太带一封信。信的内容很激进。“诸侯指望不上,公卿也指望不上,只有把草莽之士都联合起来才行。”“为了大义,即使贵藩(土佐)和弊藩(长州)都灭亡了也没关系。”

这些是要把幕藩体制和当时的身份制度从根本上颠覆的激进言论。这封信给作为信使的龙马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久坂从松阴那里继承来的“草莽崛起”论,也就是让没有姓名、身份低微的“草莽”们都站起来救国的思想,给龙马了很强的冲击。这使得龙马从土佐藩脱藩,越过藩的界限结交了很多志士,最终实现萨长同盟以及大政奉还等伟业。

久坂从松阴那里继承而后扩张、扩散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是明治维新的先驱吧。

文久三年,针对在朝廷内扩张势力的三条实美等攘夷激进派的公家以及长州藩,萨摩、会津藩发动八一八政变,长州藩等攘夷激进派被逐出京都,久坂也不得已回到长州。虽然他期待着能卷土重来,计划率领藩兵上京,但是在禁门之变中失败了。久坂也殒命于此。

然而正是因为久坂的行动以及他遗憾的结局,桂小五郎和高杉晋作等具有实力的人才做好了觉悟。他们做好了应对幕府进攻长州的准备,进一步踏上了倒幕的阶梯。他们结交了以萨摩藩为后盾的坂本龙马,继续向倒幕、维新的道路迈进。从这一点来看,画出了这份线路图的人是吉田松阴,而第一个踏上这条路、将维新事业开启的人,不正是久坂玄瑞吗。


(顺便找了一下久坂玄瑞的这封信,图片转自高知城历史博物馆。虽然我还没学过如何解读古文书,但是文中提到的内容在这里面确实能找到。)


====================


井上馨(1835~1915)没能当上总理的维新功劳者

【旧说】和财界有很深联系的金权政治家

【新说】对国家来说很重要的“账房”政治家

 

被西乡称为“三井的总管”的男人

 

纵观近代政治史,距离总理大臣只有一步之遥却错失总理宝座的人有好几位。这当中让人觉得最可惜的就是井上馨。长州出身的井上馨,和盟友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一起对明治维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维新元勋之一,进入明治时代之后具有担任外务大臣、大藏大臣、内务大臣等要职的经验,若说有着这样的经历却还是与首相之位失之交臂的人也就只有他一个了。明治三十四年(1901年),第四次伊藤内阁崩坏后,井上接受了组织内阁的重任,尽管如此,曾经担任他部下的涩泽荣一被拒绝担任大藏大臣,他也就放弃了组织内阁的愿望。此时他只差一步就成功了。

井上和财界有很深的关系,关于他的“金权政治”的谣传纷然不绝,这据说是他没能当上首相的最大原因。然而,刚刚成立的明治政府还没能构筑起完善的税收系统,以三井为首的大商人(之后成为了财阀),他们的协助对明治政府来说不可或缺。井上利用自身的信誉圈子,请求大商人援助政府。这种行为确实被批判为“财政勾结”,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认定当时有行贿受贿的事情发生。

至于西乡隆盛,据说他在某次宴席上边对井上劝酒边戏谑他是“三井的总管”。虽说这确实是符合西乡的清正廉洁的人物形象的逸闻,但是西乡实行的废藩置县等使日本迈向近代化的大改革当中,也有类似于井上这种做“账房”工作的人在暗中孜孜不倦地调配资金。

井上比后来组织立宪政友会的伊藤更早地认识到政党政治的重要性,据说他也因此受到一些厌恶政党的元老、重臣班子的讨厌。

 

轻易地舍弃“攘夷”方针,同西方列强对话

 

井上馨于天保六年(1835年)作为萩藩地侍的孩子出生,十六岁时以在藩校明伦馆学习为契机,被藩主选为小姓,之后投身于尊王攘夷运动。

这期间,他和终生的盟友伊藤博文一起行动,得到了桂小五郎、高杉晋作等前辈的赏识,和高杉等人一起参与了江户品川御殿山的英国公使馆纵火事件等过激的攘夷行动。

文久三年(1863年),井上得到了藩的许可,和伊藤博文等人成为了“长州FIVE”,去往英国留学。顺便一提“长州FIVE”指的是秘密前往欧洲的长州藩士。除了井上和伊藤,还有远藤谨助、山尾庸三、井上胜,一共五个人。

这一时期,井上仅仅离开了日本数日,就意识到“攘夷”是不可能的,日本必须要开国,学习西欧列强先进的文明,于是他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宗旨,把伊藤都吓呆了。井上确实有着能看清时局的眼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进行灵活的思考。

由于四国联合舰队引发的下关炮击事件,井上和伊藤决定一起紧急回国。他希望用自己高超的英语水平灵活地避免战斗发生,在战斗开始后又和高杉一起竭力讲和。那之后,他马上就被藩内的守旧派“俗论党”的刺客袭击,身负重伤濒临死亡,但最终还是九死一生,活了下来。

他在倒幕运动、戊辰战争中也十分活跃。尽管他在明治政府中作为大藏大辅为国家财政的构筑而奋斗,但是他和企图将军事支出特殊化对待的大久保利通对立。他和手下涩泽荣一一起暂时离开过新政府。

回归政界以后,作为外务大臣致力于条约改正等工作的井上,比起从幕末时期开始就是盟友的伊藤博文的活跃程度有过之无不及,但是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他最终没能接触到最高权力者的座位。即便如此,井上是建立“明治日本”的重要选手,这一点毋庸置疑。


====================

无了,春节快乐~

评论

热度(34)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